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指出,國家要求香港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地位,並非單純做大碼頭業務,或貨櫃吞吐量,而是應提升航運服務,發展海事保險或海事法律服務,國家作為海事及造船大國,本港即使只發展海上運輸服務業,亦已「不得了」。他又認為政府、商會及專業團體領導層到內地不夠多,要多了解內地需要,尋找機遇。
梁振英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說:「提升不是說把碼頭業務越做越大,不需要太擔心,葵涌貨櫃碼頭的吞吐量,現時已落後於內地,世界上很多地方的港口,為什麼呢?倫敦是一個沒有港口的城市,但它的航運服務業非常發達,而且賺錢很多,有很多還是壟斷性。考慮到我們國家是造船大國、航運大國,我們只做航運服務業,香港日後經濟發展,香港青年人事業發展不得了。」
不止是航運業,梁振英認為香港各行各業在內地都有很多機遇,要思考如何對接,建議業界多到包括二、三線城市在內的偏遠地方,認識內地需要,一年去一兩次也太少。他說:「香港的商會、專業團體,有沒有上來(內地)了解情況,投石問路,尋找合作機會?」他甚至認為商會和專業團體的領導層,應該規定會員要在內地有若干時間,多去內地走動,若嫌遠的話,也應多到訪大灣區九個城市。
梁振英指,內地與香港在政治、社會及經濟制度都不同,香港被英國管治百多年,內地亦曾發生「不盡如人意」的事,認為要促進港人對國家的了解有很多工作要做。他指出,澳門面積較香港小,受外國統治的時間亦較香港長,但愛國情懷及民族意識都較香港強,希望本港調整歷史觀、世界觀及大局觀,港府、商會、專業團體等,以及港人都應多到內地,思考香港可以協助國家的地方。
他又指,本港比起內地其他城市,更有優勢說好中國故事、維護國家尊嚴,舉例指,他擔任主席的共享基金會在非洲、中美洲等國家進行公共衛生及醫療工作,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,希望透過香港人的參與和努力,幫國家做好改革的最後一公里路。
梁振英又表示,香港是乘國家改革開放的東風,拉動經濟和社會發展,當年不少以半成品運到深圳加工的工廠如今已成上市公司,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今日的香港,又指國家以「一國兩制」收回香港亦是史無前例,認為香港是得益於國家多年來的大政方針,亦值得香港人自豪。
梁振英表示,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定中,提到深化律師制度,本港律師除了到大灣區考牌外,亦有很多可以作出貢獻的地方,如可幫助國家深化律師制度,香港律師發展空間在全中國。